bitpie安卓app中文版|凤阳小岗村

作者: bitpie安卓app中文版
2024-03-07 23:59:43

小岗村(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下辖村)_百度百科

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下辖村)_百度百科 网页新闻贴吧知道网盘图片视频地图文库资讯采购百科百度首页登录注册进入词条全站搜索帮助首页秒懂百科特色百科知识专题加入百科百科团队权威合作下载百科APP个人中心小岗村是一个多义词,请在下列义项上选择浏览(共12个义项)展开添加义项小岗村播报讨论上传视频安徽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下辖村收藏查看我的收藏0有用+10小岗村隶属于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5千米处,距宁洛高速(G36)凤阳出口15千米。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中国十大名村之一,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1],沈浩精神起源地。 [2-3]1978年,十八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着极大的风险,立下生死状,在土地承包责任书上按下了红手印,创造了“小岗精神”,拉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 [4]截至2018年,辖23个村民组,940户、4173人,村域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2018年,小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0元 [5]。小岗村获得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6],中国幸福村,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全国旅游名村,全国干部教育培训基地,全国研学旅游示范基地,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中国国内知名的特色小镇,全国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等荣誉。 [2] [7-8]2021年11月10日,被农业农村部推介为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 [51] [53]列入农业农村部公布的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 [52]中文名小岗村外文名Xiaogang village别    名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行政区类别行政村所属地区中国华东安徽省凤阳县小溪河镇地理位置凤阳县城东部面    积15 km²下辖地区19个自然村政府驻地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友谊大道电话区号0550邮政编码233124气候条件亚热带季风气候人口数量4173人(2018年)著名景点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小岗村档案馆、沈浩故居火车站小岗村站(筹建)车牌代码皖M目录1历史沿革2行政区划3地理环境▪位置境域▪气候特征▪地形地貌4自然资源▪土地资源▪水资源▪生物资源▪电力资源5人口6历史人文▪人文作品7经济▪综述▪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8交通9政治体制10社会事业▪教育事业▪医疗事业▪文化事业▪科技事业▪对外交往11风景名胜▪综述▪主要景点12历史事件13荣誉称号14入选名单15城镇规划历史沿革播报编辑包产到户建国初,小岗有24户人家,与大严、小严合称大严村。1955年,成立互助组时因地处岗地起名小岗互助组。小岗由此得名。1978年末,小岗为梨园公社严岗大队的一个生产队。1979年,小岗实行包产到户。1982年,粮食运输催生了小岗村第一条土路,村民“分段承包”,每户人家各修一段土路。1983年,村民贷款买了第一台手扶拖拉机。1986年,撤销公社后,梨园公社改名梨园乡,小岗属梨园乡。1990年,村民仍然采取家家户户承包一段的方式,将土路改建成沙石路。1992年2月,在撤区并乡后,梨园乡并入小溪河镇,小岗属小溪河镇。手印1993年,小岗队与大严队组合并成立小岗村,合并后的小岗村成为一个行政村。1997年,安徽省规划院为小岗村做了第一张规划图纸。省市县总投资200万元将小岗村到梨园乡段砂石路改造成柏油马路,江苏长江村帮助小岗建设了从村头到村尾的800米“友谊路”。2004年,沈浩到小岗村任职。2007年4月,原小溪河镇、石门山镇、燃灯乡撤并成小溪河镇,属之。2008年,严岗村、石马村合并到小岗村,属小溪河镇。 [9]行政区划播报编辑截至2014年,小岗村下辖小岗、严岗、石马、大严队、马庙、后范、程圩等19个自然村,23个村民小组。 [10]地理环境播报编辑位置境域小岗村,总面积15平方千米,位于滁州市凤阳县东部约28千米。地理位置东经117°78′,北纬32°84′。小岗村气候特征小岗村新牌楼小岗村境内处于中国东部湿润季风区内,淮河以南属北亚热带,淮河以北属于暖温带,这样两种气候之间除地理位置上有一河之隔外,并无截然不同的界线。处在北亚热带向暖温带渐变的过渡带内,在气候上就具有明显的过渡性特点,其表现为终年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光照充足,水热同季,干冷同期,无霜期较长。 [11]地形地貌小岗村地处江淮分水岭,属丘陵地,土地高低不平,落差最大达3米。 [12-13]小岗村地势西高东低,西面是一片不高的岗丘,东南是呈梯状分布的冲积地。冲积地一般多为水田。岗丘的土质属盐碱地 [14]。自然资源播报编辑土地资源小岗村档案馆小岗村总面积15平方千米,其中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水田800亩。 [15]水资源小岗村内有鹿塘水库、秦塘、石塘等池塘。生物资源小岗村友谊大道小岗村快速通道东西两侧各设立20米宽共20行高规格绿化带,面积260多亩,栽种各种树木总数超过28000棵;树种包括女贞、水杉、乌桕、枫香等多个品种。 [16]境内野生动物主要是有季节性候鸟,有大雁、麻雀等。电力资源小岗村靠近能源大市淮南市和淮北市,村内完成了城乡农村电网改造,建立一批企业供电专用线路,基本上满足小岗村工农业生产和生活用电需求。人口播报编辑截至2018年,小岗村由1979年的18户变成了一个940户的大型村落,小岗村共有4173人,都是汉族,其中劳动力2200多名。 [17]历史人文播报编辑人文作品中国当代诗人张奇斌当年走进“小岗村”写下经典组诗《要吃米找万里》。“小岗村”中国改革开放的第一颗信号弹,中国改革开放浪潮的排头兵。“要吃米找万里”不是一句口号,一首诗,一个作品;它是当年“小岗村”集体农户喊出的时代最强音!中国当代诗人张奇斌被那火热的年代与十八位按下红手印的农民所感动,所震撼,所激发;毅然走进“小岗村”写下经典组诗———《要吃米找万里》暨《晒谷的日子》·《收割的日子》·《农民·土地与庄稼》三首诗歌作品,分别于20世纪90年代发表在《中国作家》、《人民日报》与《十月》杂志。诗人在《晒谷的日子》诗中写道:“晒谷的日子,庄稼人的脸像写意般的春风,滴滴汗珠都是饱满的,所有的文章全在地里写成。锄头写的文字虽然很粗糙,经过耕耘的润色,就是一篇美文,词句也在收获中深刻。晒谷的日子过后,木讷辞令的庄稼人,又会把村前村后的风景,打扮得漂漂亮亮。” [55]经济播报编辑综述1978年前,小岗作为“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而闻名,大多数村民都曾出门讨过饭。1978年冬,小岗村实行包产到户,并于第二年秋实现温饱。 [18]2018年,小岗村实现集体经济收入1020万元;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1020元 [5]。第一产业1978年前,年人均口粮40余斤,几乎每户都有出门讨饭的历史。1979年秋,小岗生产队获得大丰收,粮食总产6万多公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15年的粮食产量总和,自1956年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12488公斤公粮。截至2008年,全村95%以上农户都种植了葡萄,总面积达600亩,人均葡萄年收入超2000元;养殖业迅速发展,计划养殖种鸡150万只,以龙虾为主的水产养殖面积已达200多亩。 [10]2013年,已流转的土地面积有8400多亩,占小岗村可耕土地面积的44.2%。被集中起来用于发展蘑菇、花卉、葡萄规模种植及家禽家畜养殖,有宝迪10万头原种猪养殖基地、小岗村风味猪养殖场等项目。 [17-18]截至2015年,小岗村黑豆种植已有20多年历史。黑豆种植面积约有5000亩,总产在2000吨左右。 [19]第二产业2004年初,组建成立小岗村现代农业有限责任公司,打开了小岗村工业经济发展之门。小岗村大学生创业园、外来人员创业园等均初具规模。第二代小岗人通过招商引资先后办起了小岗面业、钢构厂、装饰材料厂、节能电器公司等工业企业。2007年,金小岗、GLG产业园等项目相继落户。截至2012年,新建或改建项目30个,完成固定资产投入6.9亿元、较上年增长20%。 [10] [18]第三产业小岗村农贸市场市场占地面积12亩,门面商业用房48套,砖混摊位400个,钢结构大棚可防雨季。市场内设有干鲜、水产、家禽、肉类、豆制品、百货、五金、粮油交易等功能区。2016年,全村旅游接待量突破85万人次。来自全国各地参观者、旅游者络绎不绝,日接待量1000多人,农家乐示范户日接待近200人次,吃乡村土菜,宿农家院,体验农家乐,小岗旅游日创收近2万多元。 [20]交通播报编辑合青高铁、沪宁铁路、G36(宁络高速)高速公路、省道307、101线依村而过,距宁洛高速小岗出口仅15千米。距明光、临淮两个淮河航运码头均20千米。 [13]合肥长途汽车站—小岗村(出发时间:下午1点,票价55元,三个半小时)凤阳汽车站—小岗村(出发时间:上午9点、下午3点,票价6元,70分钟)凤阳汽车站—小溪河镇(07:00—17:00循环发车)政治体制播报编辑小岗村两委职务姓名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2004年-2009年)丁俊(2009年-2013年)张行宇(2013年4月-2015年8月)吴小林(2015年8月-2017年8月)李锦柱(2017年8月-至今)村党委书记吴夕明村党委副书记兼村委会主任周群之村党委副书记马武俊村党委委员(挂职)王传义村党委委员(挂职)张健村党委委员兼村委会副主任赵玲村党委委员严余山村委会副主任程夕兵村委会委员崔正武村委会委员关正景社会事业播报编辑教育事业截至2014年底,小岗村有凤阳县小岗学校、小岗村幼儿园、小岗村幼儿园-梨园分园三所学校,及小岗村乡村学校少年宫、小岗村文化广场等教育文化设施。 [21]截至2016年7月,已有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复旦大学、中国科技大学、安徽大学、合肥工业大学等100多所高校在小岗村设立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把“假期课堂”搬到了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医疗事业小岗村从上世纪60年代,村内就有医疗场所,截至2006年小岗村有一所医院,小岗村卫生站。 [22]文化事业小岗村“四型”村的建设进程中,村党委十分重视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不断完善文化广场、文化大院、农家书屋等文娱基础设施建设,搭建文化活动平台,在广场安装了灯光照明设施,购置了音响、鼓锣等文化娱乐设备,组织引导村民开展积极向上的业余文化生活。村里妇女在妇联的组织下成立了自己的妇女协会、腰鼓队等文艺团队。2016年8月30日,小岗村新闻媒体服务中心成立。 [23-24]2022年9月22日,第八届中国农民歌会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唱响。 [56]科技事业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2016年7月31日,安徽科技学院与小岗村共建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安徽科技学院选派农学、肥料学、环境学等学科的13名教授、6名博士组成的农业专家团队常驻小岗开展现代生态农业体系与循环经济研究、土壤改良、粮食作物优质高效生产与示范、种养结合与循环经济、园林园艺、农民培训等实验及技术支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打通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千米。小岗村现代生态农业研究所已落实68亩试验田和办公及实验场地。 [25]对外交往友好村地区时间省份长江村1997年江苏省 [26]九星村2008年上海市 [27]梁家河村2018年陕西省 [28]风景名胜播报编辑综述大包干纪念馆(7张)小岗村乡村旅游区为国家AAAA级景区,已开发形成的旅游项目有: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小岗村档案馆、沈浩故居、沈浩墓、小岗村当年农家、小岗村文化广场、小岗村葡萄采摘园、小岗村蘑菇大棚、小岗村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天荒红街、小岗村研学基地、当年小岗、小岗村乡愁院子、小岗村漫享田园、小岗村国家农业公园、中国红乐园、梨园公社、小岗村麦田大地艺术园、石马文化园等景点。 [29]门票价格:免费 [30]景区开放时间:8:00—17:00小岗村牌楼主要景点主要景点大包干纪念馆大包干纪念馆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包括展览室、报告厅、门厅、餐厅和相关辅助设施。展览馆共分溯源、抉择、巨变、崛起、关爱等五大部分,全面介绍了大包干发生、发展的历程。馆名是原全国人大委员长万里同志题写的。 [31]小岗村档案馆小岗村档案馆建筑面积1200平方米,全框架结构,为明徽派风格建筑。该馆集村务行政、档案图书、科技培训、涉农信息、文化娱乐等为一体,功能设置主要为档案室、图书馆、接待室、电教中心、党员活动室和行政办公区,是省档案局开展档案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试点工作的主体工程。小岗村当年农家小岗村当年农家以保存完好的茅草房、瓦房、厨房、猪圈、牛棚、茅厕等组成的农家院落为载体,通过生产、生活用具等实物展示,再现了上世纪60-80年代生产、生活场景。 [32]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位于小岗村办公楼北侧,2010年7月1日建成对外开放,该室是利用沈浩同志生前住所改造而成的,占地面积13162平方米,建筑面积1669.26平方米。由浙江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设计。 [33]小岗村葡萄科技示范园小岗村葡萄科技示范园占地600亩。种植藤稔、夏黑等优质葡萄品种,纯绿色食品,可提供采摘服务。每年8月份举办葡萄节。小岗村文化广场小岗村文化广场包括雕塑、广场、紫藤长廊、邓塘、生态停车场,占地15600平方米,是村民休闲、娱乐和举办大型活动的场所。大学生创业园小岗村蘑菇大棚(大学生创业园)首先是由3名安徽科技学院大学生到小岗村创业,而后吸引了众多大学生来到这里种植双孢菇。2007年,发展到179棚、占地150亩,现已成为大学生创业园基地。历史事件播报编辑领导视察(5张)1978年冬,小岗村18位农民以“托孤”的方式,冒险在土地承包责任书按下鲜红手印,实施了“大包干”。 [34]这一“按”竟成了中国农村改革的第一份宣言,它改变了中国农村发展史,掀开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序幕。自强不息的小岗人创造出了“敢想敢干,敢为天下先”的小岗精神 [35]。1980年春,时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村视察。1980年5月31日,邓小平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重要讲话中,肯定了小岗村的大包干。1998年,江泽民总书记到访小岗村。2008年9月30日,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之际,胡锦涛总书记到小岗村视察。 [4]2009年11月6日,时代先锋,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因忘我工作,积劳成疾,倒在了工作岗位上。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一行来到小岗村,重温中国改革历程。荣誉称号播报编辑荣誉名次荣获时间中国十大名村第1位2005年8月中国当代经济建设模范集体-2005年11月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2006年10月中国百佳村庄网站-2009年10月中国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10年6月为民服务全程代理工作新进村集体-2010年3月全国先进农村综合信息服务站-2010年9月中国名村影响力第62位2010年10月先进基层党组织-2011年6月中国幸福村-2011年10月中国乡村红色遗产名村、国家红色精神遗产范例-2011年10月安徽省文明村镇-2011年10月全国民兵工作先进单位-2011年12月中国名村影响力第45位2011年12月安徽省优秀村党建网站-2011年12月全国文明村镇-2011年12月全省农村基层组织建设“五个好”村党组织标兵-2013年6月全国大学生假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2013年9月全国生态文化村、全国旅游名村-2014年全国特色景观旅游名镇名村-2015年安徽统一战线教育基地、安徽社会主义学院实践教学基地-2015年11月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37位2014年11月东部战区空军四有新一代革命军人教育基地-2016年6月安徽省乡村旅游十大推荐线路-2016年7月滁州市青年(党员)律师教育实践基地-2016年7月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2016年12月全国优选旅游项目名录-2017年5月 [7]中国名村影响力排行榜第22位2017年12月中国美丽休闲乡村-2017年12月安徽省旅游小镇-2018年3月 [36]安徽省红色旅游景区-2018年4月 [37]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事交通学院-2018年5月 [38]安徽省公务员特色实践教育基地-2018年5月 [39]100名改革开放杰出贡献对象(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2018年11月 [40]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首批2019年7月28日 [41]安徽省美丽乡村重点示范村第一批2019年9月27日 [42]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第八批2019年10月 [6]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2019年12月 [43]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名单。2019年12月24日 [44]国家森林乡村2019年12月25日 [45]第五届安徽省文明村镇2020年6月 [46]2020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0年11月 [47]2021年全国乡村特色产业亿元村2021年11月10日 [53]2021年6月,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党委被中共中央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称号。 [49-50]入选名单播报编辑2021年11月12日,入选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公布的2010-2017年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监测合格名单。 [54]城镇规划播报编辑小岗村经济发展定位是:以农业为基础,以旅游、农产品加工为两翼。 [48]按照“一心二园一带五区”空间格局进行总体布局,即:形成大的小岗经济区,集政治、经济、商贸、文化教育和休闲娱乐于一体的中心;建设主导产业核心示范园和加工物流园;建立沿小岗快速通道南延至凤阳县园艺场、北达花园湖的观光休闲农业发展带;打造优质水稻、黑豆、无公害蔬菜、甜叶菊和健康生猪养殖相对集中区。安徽凤阳 小岗村 友谊大道新手上路成长任务编辑入门编辑规则本人编辑我有疑问内容质疑在线客服官方贴吧意见反馈投诉建议举报不良信息未通过词条申诉投诉侵权信息封禁查询与解封©2024 Baidu 使用百度前必读 | 百科协议 | 隐私政策 | 百度百科合作平台 | 京ICP证030173号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

【人民日报】小岗村大包干:​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

报】小岗村大包干:​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_澎湃号·媒体_澎湃新闻-The Paper下载客户端登录无障碍+1【人民日报】小岗村大包干:​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2021-03-17 10:25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媒体字号《人民日报》(2021年03月17日第05版)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序幕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多年前,发轫于小岗村的大包干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大包干纪念馆内的一尊雕塑,再现了当年的一幕:一间破旧茅草屋内,18户村民聚在一起,他们有的眉头紧锁,有的沉着冷静,在一张事先拟好的契约上按下红手印。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小岗村主持召开的农村改革座谈会上指出:“小岗村是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小岗村大包干等农业生产责任制基础上形成的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是我们党农村政策的重要基石。”从大包干纪念馆到签下契约的18名大包干带头人,见证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农村改革历程。资料图(范柏文 摄)包产到户,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积极性“当年的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大包干纪念馆讲解员的一段讲述,把人们的思绪带回到上世纪70年代末。小岗村的贫困,是当时中国的缩影。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提出:“总的看来,我国农业近20年来的发展速度不快,它同人民的需要和四个现代化的需要之间存在着极其尖锐的矛盾。”“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体制,不利于调动农民积极性,所以当时农业生产发展和农民生活改善都比较缓慢。穷则思变。可出路在哪?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小岗村人凭着“敢为天下先”的勇气,毅然做出决定——“包干到户”。大包干纪念馆里展出的那份放大版契约,寥寥数语,却字字千钧:“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年近八旬的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至今还记得:“契约签订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都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再往后,每天天不亮,家家户户就下地干活了,不用操一户的心。”生产关系一经理顺,极大地解放了生产力。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大丰收,整个生产队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至1970年产量的总和,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并首次归还国家贷款800元。一些地方先行先试。安徽省从1979年1月起,在较早实行生产责任制的凤阳县、肥西县,允许生产队打破土地管理使用上的“禁区”,实行“分地到组,以产计工”的责任制。有些生产队则继续进行包产到户或包干到户(简称“双包”)责任制的试验。改革唤醒沉睡的土地。在最早实行“双包”生产责任制的凤阳县,1980年粮食总产量比历史最高水平的1979年又增长14.2%,许多生产队和农户实现了“一季翻身”“一年翻身”。顺应时代,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开人民是改革的创造者,党是人民的领路人。小岗村的大包干,在当时一石激起千层浪。对于农村出现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等责任制形式,很多人心存疑虑。“关键时刻,离不开党的指引,党中央和咱农民连着心呢!”关友江感慨。在小岗村村民文化广场上,一尊摊开的《邓小平文选》雕塑上刻着这样一句话:“‘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有的同志担心,这样搞会不会影响集体经济。我看这种担心是不必要的。”党的政策顺应时代发展,尊重人民首创精神。1982年1月1日,党中央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其中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之后的1983年、1984年,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一号文件,肯定了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从此,这一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在全国推行开来。小岗村的星星之火,迅速燎原。在中央政策支持和推动下,实行包产到户和包干到户的生产队由1980年占全国生产队的50%,迅速上升到1982年6月的86.7%。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办公室原副主任段应碧说,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克服了以往分配中的平均主义、“吃大锅饭”等弊病,纠正了管理过分集中、经营方式过分单一等缺点,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既发挥集体经济的优越性,又发挥农民家庭经营的积极性。亿万农民的积极性充分调动起来后,迅速扭转了农业生产长期徘徊不前的局面。从1979年至1984年,全国农业总产值年均增速达3%;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3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广大农民利用剩余劳动力和资金发展多种经营,涌现出一大批专业户、重点户。我国农村开始向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转变。深化改革,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充满活力改革大潮奔腾不息,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始终充满活力。通过顶层设计和基层探索的有机结合,我国农村经营体制实现了根本性转变,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逐步确立,并不断得到巩固和完善。198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土地承包期一般应在15年以上”;1993年,针对农村土地第一轮承包陆续到期情况,中央及时提出“在原定的耕地承包期到期之后,再延长30年不变”的政策;1998年,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指出,“长期稳定以家庭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2017年,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保持土地承包关系稳定并长久不变,第二轮土地承包到期后再延长30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主线仍然是处理好农民和土地的关系。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土地承包关系。“不改革难发展,大改革大发展。”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感叹:“从大包干的‘红手印’,到确权颁证的‘红本本’,再到集体股份合作的‘分红利’,小岗村的实践证明,承包关系越稳定,农民发展生产的信心就越坚定,农村基本经营制度的生命力就越强!”走过千山万水,仍要跋山涉水。农村改革再出发,亿万农民正阔步走在乡村振兴的大路上。唯改革才有出路南梗“上街不要跑,吃饭不烧草;夏天不用扇,冬天不用烤。”一见面,大包干带头人严立华这样描述村里人的美好新生活。当年的“红手印”是在严立华家那间茅草房里按下的,现在,老严已搬进新楼房,当年的老房子成了那段历史的见证。从小岗村大包干开始,中国农村改革迈上了辉煌的历史征程,推动农业农村发展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发生了历史性变革。小岗村也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论粮食生产,在1979年遭遇大旱的情况下,小岗村的粮食总产量仍达13.3万斤;论村民平均收入,1978年是22元,2020年是27600元;论集体收入,1978年是负数,2020年是1160万元。保障农民的经济利益,尊重农民的首创精神,按照市场需求配置资源,40多年农村改革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坚持走改革之路,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全面实行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理顺了国家、集体与农户的利益关系,农业生产力得到了极大发展。新形势下深化农村改革,最大的政策,就是必须坚持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坚持农村土地集体所有,坚持家庭经营基础性地位,坚持稳定的土地承包关系。坚持市场化改革取向,深入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放开市场盘活农村资源要素、培育农业农村市场经济主体,从推行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开始,不断增强市场机制作用就成为农村改革的主要特征。坚持实事求是,尊重农民首创精神。农村改革之所以能够不断前行,正是因为我们党充分相信农民的智慧,尊重农民的意愿,维护农民的权益,把选择权交给农民,由农民选择而不是代替农民选择。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依然在农村,最广泛最深厚的基础依然在农村。家庭承包经营制度的历史经验告诉我们,唯改革才有出路,坚定不移深入推进农村改革,定能促进农业高质高效、乡村宜居宜业、农民富裕富足。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党始终想着咱农民”78岁的严金昌,虽然头发已经花白,但精神矍铄。这位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在自家的“金昌食府”里每天忙前忙后,抽空还给客人们讲述当年大包干的故事……“1976年,小岗村111口人每人每天只有六两三钱的口粮,一个壮劳力辛苦一个月还赚不到3块钱。”严金昌说,那时候,凤阳“十年九荒”,自己小时候曾跟着父母去讨饭,“那时候想,这种苦日子啥时候是个头儿啊!”1978年底的一个晚上,严金昌和村里17户村民在严立华家签订了“大包干契约”,犹如平地惊雷,改变了小岗村人的生活。“1979年下半年,庄稼长得特别好,村里大丰收,我们干一年够吃5年的。”老严有些激动地说,秋收后,他家里堆满了稻谷、花生、山芋。交足公粮后,还剩下几大堆。他将山芋都切开,晒成山芋干。让严金昌心里感到踏实的是大包干得到了党中央的关心和支持。1982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包产到户后,严金昌家的日子有了很大改善。1982年,他买了一辆小四轮和一台收割机。小四轮可以跑运输赚钱,收割机除了帮自家收割庄稼外,还可以租给别人用。第二年,他就搬出了茅草房,住进了砖瓦结构的新平房。随着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严金昌又成为小岗村第一个拿到土地承包经营权证书的人。“以前把土地分到户是为了吃饱饭,现在把土地流转出去是为了过上更好的日子,党始终想着咱农民!”严金昌说,他把家里的7亩土地以每亩800元的价格流转了出去,并以土地承包权为抵押,从银行贷款10万元,用于“金昌食府”的扩大经营。这几年“金昌食府”的生意越来越好,年收入已近20万元。更让严金昌高兴的是,他的几个儿子都在村里开了饭店或超市,一大家子生活在一起。“现在不愁吃、不愁穿,家家都住小洋楼,这日子过得舒心!”严金昌乐呵呵地说。来源:人民日报特别声明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1收藏我要举报查看更多查看更多开始答题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Android版iPhone版iPad版关于澎湃加入澎湃联系我们广告合作法律声明隐私政策澎湃矩阵澎湃新闻微博澎湃新闻公众号澎湃新闻抖音号IP SHANGHAISIXTH TONE新闻报料报料热线: 021-962866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沪ICP备14003370号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

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新华网

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新华网

投资者期待更多上市公司分红 建议进一步加大对“铁公鸡”等监管力度丽水市青少年中华经典诗文诵读大赛精彩上演央行实施定向降准1个百分点 流动性处较高水平探营进口博览会会场所在地上海青浦:这里大门常打开求解改革发展的最大公约数——记天门市委书记吴锦国资“抄底”民资上市公司?国资委回应:互惠共赢的市场选择重庆荣昌:不一样的“养猪经”吉林成立乡村振兴人才专门培养机构北京高校就业服务季提供4.5万个就业岗位山东推动公共聚集场所电梯投保责任保险

客户端

搜索

频道

下一篇

时政 地方 法治 高层 人事 理论 国际 军事 访谈 港澳 台湾 华人 财经 汽车 房产 教育 科技 能源 论坛 思客 网评 图片 视频 彩票 娱乐 时尚 体育 食品 旅游 健康 信息化 数据 舆 情 VR/AR 微视评 公益 无人机 一带一路

中国食品辟谣联盟官网正式上线驱走"心灵感冒"远离抑郁焦虑新红旗H7荣耀登场

新华网 正文

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

2018-10-15 12:44:09

来源:

新华网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评论

  新华社合肥10月15日电 题: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

  新华社记者王正忠、刘羊旸、杨玉华、姜刚

  这是一群平凡农民书写的传奇,18枚“红手印”开启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帷幕,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这是一个普通村庄创造的奇迹,从40年前的“要饭村”变为今天的美丽宜居村庄。

  安徽小岗村,因改革而活,因改革而兴。

  这是小岗村的稻田(9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40年来,改革大潮奔涌浩荡,小岗人虽一度也有彷徨徘徊,却始终坚守改革初心,奋楫争流,与时代同进步。

  恰似一个缩影,又如一个隐喻,小岗四十载的变迁正是中国改革开放发展的生动写照,小岗的前进之路也证明了一个颠扑不破的道理:发展无止境,改革无穷期。

  改革决定命运:从“一声惊雷”到“多点开花”

  金秋十月,地处皖东北的小岗村稻菽飘香,喜迎丰收。村头改革大道两旁的农业产业园正火热建设;村里友谊大道两侧,农家乐、特产店林立,“大包干”纪念馆、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引来南来北往的游客;一栋栋粉墙黛瓦的徽派小楼错落有致,楼内自来水、天然气、宽带等设施一应俱全。

  “过去我们住的是茅草房,点的是煤油灯,烧的是柴草,做梦也想不到能过上现在的好日子!”站在自家的农家乐外,看着熙来攘往的游客,75岁的“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金昌感慨万千。

  40年前,干活“大呼隆”,分配“大锅饭”,让小岗村民缺乏生产积极性,“上工像绵羊,休息似倒墙,一年累到头,还是饿肚皮”。为了吃饱饭活下去,1978年的冬天,严金昌等18户农民凭借敢为人先的勇气秘密商议分田单干,按下了“大包干”的红手印,也定格了中国农村改革的起点。

  这是小岗村农民按下红手印的“大包干”契约(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包产到户明晰了农民的承包经营权,释放了农村生产力。“大包干”第二年,小岗生产队粮食总产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产量总和;人均收入是1978年的18倍。

  以此为起点,从安徽到全国,从农村到城市,坚冰融化,大地回春,中国开启了改革开放的黄金时代。

  40年里,中国从经济总量居世界第十一位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改革开放深刻改变了当代中国的命运,而小岗也从“要饭村”变为“富裕村”,从当初一百多人的生产队发展为有4173名村民的全国十大名村;村民人均纯收入也从22元增长到去年的18106元。

  “在小岗一路看到的农家屋舍变化让我感受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成就。”不久前来到小岗参观的意大利共产党国际部协调员弗朗切斯科·马林焦认为,中国共产党的改革令人震撼,他用自己的具体行动让人民感受到了生活的巨大改善。

  巨变的背后,是毫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与时代共进步的发展轨迹。

  这是小岗村党群服务中心(9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的案头摆放着一份“改革清单”,上面记录着小岗这些年来实施的各项改革:税费改革、土地确权、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金融改革……

  随着时代的变迁,小岗人发现改革不会一劳永逸,必须将“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不断传承发扬下去,面对新变化新问题,攻坚克难、闯关破障。

  面对土地流转不规范的问题,小岗在安徽率先开展土地确权颁证试点,发出了安徽省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为了让农民共享集体收益,小岗探索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让村民从“户户包田”到村集体资产的“人人持股”,并于今年2月发放首次分红。

小岗村农民展示领到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证》(2015年7月8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和改革开放同龄的小岗村民殷玉荣不久前也干了一件“敢为人先”的事儿,她牵头组织所在村民组18户农民签订了土地入股合作协议,探索“小田变大田”的规模经营新模式,让农民手中的土地资源变资产。

  殷玉荣说,土地入股能破解粗放经营、产销不对路等问题。她计划把规整后的土地统一经营,水田探索稻虾共生,旱地种植油菜,经营收益在提取少量公积公益金外,全部按股进行分红。

  常讲常新的改革蹚出了一条条发展新路,带来了一波波改革红利。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小岗村总产值增长超过55%,达5.42亿元;村集体经济收入820万元,比2012年翻了一番。

  “小岗村的改革实践证明,大改革大发展,小改革小发展,不改革难发展。”安徽省委改革办副主任王飞说。

  从“一声惊雷”到“多点开花”,这不仅是小岗的改革轨迹,更是中国改革不停步的“缩影”。

  改革并非坦途:从“认识起伏”到“人心思进”

  当年小岗人的创举,使小岗蜚声天下。纷至沓来的学习考察团,让小岗所在的凤阳县不得不把学校腾出来接待住宿,小岗人在光环之下也一度陷入了改革的“快活三里”。

  小岗村小岗学校的学生在开展课间活动(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大包干”解决了吃饭问题,无工不富,要发展还得办企业。当年起草“大包干”生死契的严宏昌对小岗错过乡镇企业的发展浪潮耿耿于怀。在“大包干”后,他自费考察江浙经验,动员村民们办集体企业,但最终因意见不一无疾而终。当上全国标杆的小岗人觉得,是农民就该安心种地,“多打粮食才是硬道理”。

  2003年,“大包干”20多年后,小岗村陷入发展困境。全村人均收入仅2000元,低于全县平均水平,村集体欠债3万元,村里连续多年没有选出“两委”班子,乱建房、乱倒垃圾普遍……

  改革不会一劳永逸。在起起伏伏中,小岗人逐渐形成共识:“社会不断发展,小岗得跟上时代的步伐才行呐。”

  改革只有进行时,没有完成时。

  2004年,在以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沈浩为代表的党组织带头人带领下,小岗村开始了艰难的“二次创业”。

  媒体记者在小岗村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参观(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沈浩书记来了后,做得最多的也是最难的事就是解放人们的思想。”“大包干”带头人关友江说,那时小岗人“等靠要”思想严重,明知光靠种地刨不出金子,却不敢尝试其他产业。

  51岁的村民王如霞就曾是沈浩当时的“工作对象”,为了劝她种植葡萄增收,沈浩主动上门动员,讲市场、说销路,最终打消了她的顾虑,王如霞成了第一批“敢吃螃蟹”的葡萄种植户。如今,她的4亩多葡萄园备受游客青睐,一年收入就有5万多元。

  思想变,发展好。“过去我们认为,土地是命根子,苦守着一亩三分地,老是致不了富。”严金昌说,现在小岗人的观念转变了,适度规模经营发展现代农业才是对路,他家的35亩地全都流转了出去,一家人专心经营农家乐,日子越过越红火。

  人心思进的软环境加上“大包干”的名气,让小岗日益成为投资的沃土。

  小岗村农民驾驶收割机收割水稻(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刘军喜摄

  北京恩源科技有限公司落户小岗,实行“互联网+大包干”的农村电商经营模式,打开小岗农产品的销路;福建盼盼食品集团投资10.6亿元建设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今年底第一块小岗产的面包将下线。

  “过去小岗村老百姓牢骚多,这几年基本没有了。”滁州市委书记张祥安说,持续深化的改革解决了小岗人的发展问题,让他们有了获得感、有了奔头,人心思上、思富、思进的氛围起来了。

  如今,小岗4000多村民中,自主创业的农场主、种养大户、致富带头人等已达100多人,从事二三产业的超过2000人。

  这是小岗村友谊大道(9月26日无人机拍摄)。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唯改革才有出路:从改革地标到精神高地

  2018年金秋,中国农村改革40年暨中国乡村振兴高层论坛在小岗开幕,与会的专家济济一堂,畅谈乡村振兴,总结改革得失。

  就在几个月前,来自45个国家和地区的66个政党领导人和代表在小岗就“改革发展与国家治理现代化”,与国内专家学者开展了对话讨论。

  五湖四海的人们汇聚小岗,是来探寻当年改革的初心,更是来汲取改革的力量。

  40年来,小岗村受到过“发展太慢”的指责,甚至还有种种曲解。敢闯敢试的“大包干”精神是否过时?今天的小岗又有着什么样的时代价值?

  “小岗是改革的精神高地,站在新的历史起点,小岗‘大包干’精神仍然不过时。”国务院参事室特约研究员刘奇认为,小岗“大包干”成功的背后是小岗人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改革精神,是党和政府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敢于担当的为民精神,这些构成了小岗精神的重要内涵。在当前全面深化改革进入深水区、关键期,小岗精神仍熠熠生辉,有着非常现实的针对性。

  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强调,今天在这里重温改革,就是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一百年不动摇,改革开放不停步,续写新的篇章。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的课题,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虽已过千山万水,但仍需跋山涉水。

  不久前,小岗村党委换届,“大包干”带头人之一严宏昌之子严余山再次当选新一届党委委员,负责产业发展和招商引资等工作。他同时还有另一个身份——小岗村新评选出的18位致富带头人之一。

  从当年18位“大包干”带头人到今天小岗新18位致富带头人,两个“18”不仅是历史的巧合,更是改革精神的传承与接力。

  “40年前,父辈是被饥饿倒逼着变革,今天我们有更多的社会资源和发展空间,改革的步子迫切需要再快一点再大一点。时间不等人啊!”严余山一口气列了一串早已盘算好的计划:放大小岗品牌优势、增加村民分红、制定乡村振兴人才培养计划、打造智能农业……

  纪念改革开放40周年,于小岗是擦亮改革名片之机,更是新一轮发展的冲锋号。

  小岗村小岗学校的学生在上课(9月27日摄)。 新华社记者才扬摄

  今年4月,小岗村组织了“小岗要振兴,我该怎么办”主题大讨论,群策群力制定了小岗村乡村振兴实施方案,深化农村改革、实施产业兴农战略、完成小岗5A景区创建等目标具体清晰,仅2018年的具体任务就细化到60项。

  “小岗的未来是充满希望的田野,我们将做优一产,构筑现代农业发展平台,做强二产,构筑农副产品加工平台,做好三产,创建5A景区培育培训产业,实现一二三产融合,打造全域性的田园综合体。”李锦柱信心满满地描绘着小岗的未来。

  “通过改革开放40年来的发展,小岗村与全省、全国同进步,老百姓的日子越来越好,现在想想当初干对了。”严金昌说,接下来还要继续往前走,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老百姓才能拥有更加美好的生活。

  严金昌的家里,当年讨饭的花鼓如今成了吸引游客的物件,花鼓唱词也从“十年倒有九年荒,身背花鼓走四方”变成了今天“凤阳再不是旧模样,致富的道路宽又长”。

图集

+1

【纠错】

责任编辑:

郝多

气候变暖,这10种食物将会消失家长是否有责任给孩子批改作业?苹果应用商店出现大面积盗刷:大量苹果账户和密码在网上被出售浙江杭州:凌晨3岁男孩光脚走在马路上 幸好遇到好心司机江苏苏州:司机下车背老人过马路 家属寻人致谢成都:小伙公交卡没钱 司机主动让其上车澳大利亚:军用运输机市区低空飞行 民众受惊新加坡:19小时! 新航开通全球最长航线江西宜春:老人生病住院 志愿者帮其收割水稻“阿特拉斯”掌握新技能 完成跑酷

时政 地方 法治 高层 人事 理论 国际 军事 访谈 港澳 台湾 华人 财经 汽车 房产 教育 科技 能源 论坛 思客 网评 图片 视频 彩票 娱乐 时尚 体育 食品 旅游 健康 信息化 数据 舆 情 VR/AR 微视评 公益 无人机 一带一路

关注我们

新华社简介 公司官网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中心

小岗,与时代同行——“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40年变迁的改革启示-新华网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1011123560300

小岗村18户村民:“大包干”带头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人民网

小岗村18户村民:“大包干”带头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党史学习教育官方网站--人民网

网站首页重要论述

要闻要论

高层动态

权威发布

中央宣讲团

要闻

要论

动态进展

地方

部委

企业

高校

体会感悟

学习践行

媒体集萃

特别推荐

党史百年

理论・经验

为民办事

我为群众办实事

领导留言板

榜样在身边

互动交流

党史资料

党的基本知识

党史百科

百年影像

红色展馆

小岗村18户村民:“大包干”带头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数风流人物)

本报记者  田先进

2021年06月05日08:33 | 来源:人民网-人民日报

小字号

  一九八一年,部分“大包干”带头人在茅草屋农舍前合影(资料照片)。  新华社发   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荣获“改革先锋”“最美奋斗者”称号。

 

  1978年,安徽发生百年罕见的特大旱灾。那时的凤阳县小岗村,是出了名的“三靠村”――吃粮靠返销,生产靠贷款,生活靠救济。“泥巴房,泥巴床,泥巴锅里没有粮”,条件十分艰苦。

  1978年冬的一个夜晚,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村民凑在一起,讨论并形成统一意见:“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坐牢杀头也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接着,18位小岗村村民,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当晚,生产队的土地、耕牛、农具等按人头分到了各家各户,轰轰烈烈的“大包干”由此开启。

  宛如平地一声惊雷,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从此拉开,彻底打破“一大二公”的人民公社体制,解放了农村生产力,使我国农业发展越过长期短缺状态,解决了农民的温饱问题。次年,小岗村便迎来丰收,粮食总产量达13.3万斤。18枚红手印催生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最终上升为我国农村基本经营制度。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小岗村考察时指出:“当年贴着身家性命干的事,变成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成为中国改革的标志。”新时期,小岗人继续发扬“敢为天下先”的改革精神。“十三五”以来,小岗村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从16169元跃升至27600元,增幅达70.7%;村集体经济收入从680万元增长至1160万元,增幅达70.6%。

  

  《 人民日报 》( 2021年06月05日 04 版)

(责编:宋鹤立、于子青)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返回顶部

走进小岗 - 中国小岗村

走进小岗 - 中国小岗村

凤阳县人大

凤阳县政府

凤阳县政协

凤阳先锋网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网站首页

网站首页

走进小岗

新闻中心

领导关怀

组织建设

企业风采

农业科技

互动交流

组织架构

小岗简介

小岗精神

小岗荣誉

小岗大事记

小岗村隶属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地处江淮分水岭地区,亚热带季风气候。位于凤阳县城东南约28公里,京沪铁路、G36(宁洛高速)高速公路、省道307、101线依村而过,距宁洛高速小岗出口仅15公里。1955年成立互助组时,因地处岗地,起名“小岗互助组”,“小岗”由此得名。1978年,小岗村18颗红手印按出一道改革惊雷,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2008年,原小岗村与周边严岗村、石马村合并,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全部村民实现3个小区集中居住,共23个村民小组,户籍人口923户、4411人。村党委下设8个党支部,现有党员127人,其中预备党员4人。小岗村先后获评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文明村、全国生态文化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全国民主法治示范村、全国重点文物保护...

[详细]

1978年12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位农民冒着生命危险,在一份生死契约上摁下鲜红的手印,由此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推动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出台,助力中国改革向纵深推进。小岗村因此被视为中国农村改革的主要发源地,在中国改革进程中具有重要的历史地位。在四十多年农村改革发展实践中,“敢闯、敢试、敢为人先”的“大包干精神”和“扎根基层、一心为民”的“沈浩精神”经过不断丰富,逐渐沉淀和凝练为“改革创新、敢为人先”的“小岗精神”。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亲临小岗村视察调研,再忆改革历程,重温“小岗精神”,再释改革决心。党的十九大强调要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小岗精神”是“大包干精神”和“沈浩精神”在改革开放伟大实践中的丰富和发展,随着改革的不断向前而历久弥新且熠熠生辉。迈入新时代,放眼乡村振兴的如火如荼,我们需要用发展的眼光去进一步诠释“小岗精神”的时代价值,持续发挥其动力支持、价值引领的作用。

打破思维定式,敢于创造。1978年小岗村包产到户、包干到...

[详细]

2013年6月获2010...

2013年3月荣获凤阳小...

小岗村党委荣获“全国创先...

2011年12月荣获第三...

2011年12月《小岗村...

2011年10月荣获第二...

2011年中国名村影响力...

2011年12月小岗村民...

2011年10月获“中国...

2011年10月获“中国...

2011年6月获“先进基...

2010年中国名村影响力...

2009年10月评为“中...

2010年9月被评为20...

2010年3月获“200...

2010年6月获“五个...

2005年11月村党支部...

2006年10月获“安徽...

2005年8月获“中国十...

1958年8月17日至9月25日

1978年11月24日

1980年1月

1980年1月24日

1980 年5月31日

1982年1月1日

1998年9月22日

2004年2月

2005年6月19日

2006年10月

2008年9月30日

2009年7月19日

2009年9月22日

2009年11月6日

2009年11月7日

2011年9月13日

2011年11月16日

2011年12月

2012年6月28日

2012年7月

2013年11月30日至12月1日

2014年3月25日

2014年9月

2015年7月8日

2016年4月25日

2016年7月

2017年1月

2017年9月

2018年2月9日

2018年4月25日

2018年6月2日

2018年9月8日

2018年9月20日

2018年9月21日

2018年9月26日—28日

2018年11月16日

2018年11月

2018年12月

2018年12月18日

2018年12月29日至30日

2019年1月22日

2019年1月28日

2019年3月1日

2019年4月13日

2019年4月26号

2019年7月28日

2019年8月19日

2019年9月25日

2019年10月1日

2019年10月7日

2019年11月19日 

2019年12月31日

2020年1月16日

2020年1月18日

2020年2月24日

凤阳县成立“凤阳人民公社(联社)”。小岗人加入了“小溪河卫星人民公社”。

小岗生产队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个手印,搞起生产责任制,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省委召开全省农业工作会议,会上,《一剂必不可少的补药——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生产队“包干到户”的调查》报告递交给万里。

万里同志亲自来到小岗生产队,挨门挨户地调查,非常赞同小岗包干到户的做法。

邓小平同志在《关于农村政策问题》的谈话中指出:“‘凤阳花鼓’中唱的那个凤阳县,绝大多数生产队搞了大包干,也是一年翻身,改变面貌……肯定了小岗村的大包干责任制

被称为“中央一号文件”的《农村工作会议纪要》,肯定了“包产到户”、“包干到户”在内的各种生产责任制“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江泽民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视察。

安徽省委选派沈浩同志到小岗村担任村党组织第一书记,确定了“发展现代农业、开发旅游业、招商引资办工业”三步走振兴小岗村的发展思路。

大包干纪念馆建成开馆,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同志亲自题写馆名。

在沈浩第一个选派任期即将结束的时候,小岗村民联名按下红手印向省委选派办、省财政厅递交挽留沈浩的申请书。

胡锦涛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视察。

凤阳县小岗村被授牌国家4A级旅游景区。

186个小岗村民第二次为沈浩按下了红手印,再次向省委组织部(选派办)、省财政厅挽留沈浩。

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病逝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

小岗村民第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向他的亲人请求将沈浩的遗骨安葬在小岗。

小岗村荣获第二届安徽省文明村镇

小岗村荣获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中组部、农业部)

小岗村被中央精神文明建设指导委员会授予全国文明村镇称号。

小岗村党委被评为全国创先争优先进基层党组织

小岗村在全省率先开展土地确权示范试点工作。

小岗村荣获“安徽省干部教育培训基地”称号 (省委组织部)

第十三届全国“村长”论坛在小岗村召开。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书记处书记刘云山来到小岗村调研。

小岗村被中国生态文化协会授予全国生态文化村称号。

安徽“土地确权”第一证小岗村颁发。

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小岗村并召开农村改革座谈会。

2016年7月,荣获第六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休闲农业)(农业部)

2017年1月,入选《全国红色旅游经典景区名录》(国家发改委)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授予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中国美丽休闲乡村称号。

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经济合作社分红大会,小岗村村民作为股东首次每人领到350元的分红款。

小岗村乡村振兴大会胜利召开,纪念总书记视察小岗两周年。

第十九届万寿论坛在小岗村举行。

小岗村新一届村“两委”换届圆满成功。

首届“中国农民丰收节”滁州分会场暨第七届中国农民歌会演出分队走进小岗村。

2018中国农村改革40年暨中国(小岗)乡村振兴高层论坛在安徽小岗村召开。

小岗村举办“希望田野丰收金秋”首届农民丰收节。

由中宣部组织的“壮阔东方潮 奋进新时代——庆祝改革开放40年”大型主题采访活动来到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开展蹲点式、调研式采访,全方位报道小岗村40年来的新变化、新面貌、新气象。

全国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推进会议在江苏南京召开,农业农村部部长韩长赋为凤阳县小岗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颁发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登记全国第一证,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接受颁证,小岗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有了“身份证”。

安徽小岗国家农业科技园区获批建设,这是全国唯一一家落地在村级的国家农业科技园区。

荣获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点 、全国“扫黄打非”进基层示范标兵称号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大会在京举行,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群体荣获改革先锋称号。

庆祝改革开放40周年首届安徽省村长论坛在凤阳县小岗村隆重举行。

2018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推介活动颁奖典礼暨首届乡村振兴发展论坛在京举行,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溪河镇小岗村荣获全国乡村振兴示范村。

小岗村举行2018年度集体经济分红,每位村民分红520元。

小岗产业园管委会正式成立,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兼任小岗产业园管委会主任。

由滁州市委宣传部、凤阳县委宣传部联合监制以小岗村土地流转为故事原型的电影《岗上花开》荣获了第52届美国休斯顿电影节最高奖项——最佳故事片雷米金奖。

小岗党性教育馆建成开放,该馆为安徽首个村级党性教育馆。

小岗村入选首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单

以小岗村为题材由安徽广播电视台拍摄的优秀作品广播剧《小岗新传》入选中宣部第十五届精神文明建设“五个一工程”作品名单。

大包干带头人群体荣获“最美奋斗者”称号。

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在北京天安门广场隆重举行。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作为“改革开放”的第一辆主题花车“希望的田野”上的第一人受邀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主题彩车游行活动,其中美好安徽彩车上有小岗村元素及凤阳花鼓表演。

小岗村旧址作为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入选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小岗村被命名为第二批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成为安徽省第一个全国法治宣传教育基地。

小岗村被评为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

小岗村志愿律师周光成荣获全国法律援助和公共法律服务工作先进个人

小岗村举行2019年度村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分红大会,每位股民分红580元。

由凤阳县小岗村村两委和全体村民以及小岗安徽蒸谷米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共同捐赠的12吨价值40万元的蒸谷米装车起运,千里驰援武汉,并定向发往湖北省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等新冠肺炎病例定点收治医院,向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白衣战士表达崇高的敬意和坚定的支持。

安徽省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版权所有 © 2009 Copyright All Rights Reserved

地址:滁州市凤阳县小岗村 旅游咨询电话:0550-2225969 备案序号:皖ICP备11017546号-2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240 号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媒体农大/科技之窗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小岗村的创造

中国农业大学新闻网 媒体农大/科技之窗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小岗村的创造

56媒体农大/科技之窗/col/col12810/index.html媒体农大/科技之窗/col/col8779/index.html

学校网站 ENGLISH

首页

学校要闻

专题报道

综合新闻

媒体农大

校园视频

农大校报

画说农大

学校微博

新闻纵览

首页/

媒体农大/科技之窗

百年大党的100个故事:小岗村的创造

前线客户端 2021年04月10日 报道

浏览次数:

1978年11月,安徽省凤阳县梨园公社小岗村18户农民秘密聚集在一间泥巴草屋里,共同作出“包产到户”的大胆决定,并为此立下一个约定:先把该缴给国家的、该给集体的都固定下来,收获以后剩多剩少都是自己的。因为与实行了二十多年的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相冲突,这一决定在当时面临着被处罚的巨大的风险。但他们万万没想到的是,自己的大胆行为不仅没有带来灾祸,还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让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重要发源地。小岗村社员在签订的包干合同书上留下的手印(图片来源:《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小岗村在当时是全县有名的“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的“三靠村”。“地荒、人穷、集体空”是该村真实情景的写照;而且,凤阳的土地半岗半洼,十年九灾。每年秋收后,村里几乎家家户户打着风阳花鼓外出讨饭。“说凤阳,道凤阳,凤阳本是个好地方,自从出了个朱皇帝,十年倒有九年荒。大户人家卖牛马,小户人家卖儿郎,奴家没有儿郎卖,身背花鼓走四方……”这串声音成了当地贫穷的标识。“文革”结束后,1977年6月,万里出任安徽省委第一书记。一走马上任,他就深入到全省广大农村进行广泛调研。根据安徽的情况,万里第一个向党中央、国务院提出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改革构想,得到了邓小平、叶剑英等中央领导的大力支持,使安徽成为中国农村实行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的窗口。1978年,为了战胜前所未有的大旱,安徽省委下发了《关于当前农村经济政策几个问题的规定》(后简称“省委《六条》”),提出了诸多切实有效的规定,如农村一切工作要以生产为中心;尊重生产队的自主权;分配要兑现,减轻生产队和社员的负担,粮食分配要兼顾国家、集体和个人利益;允许并鼓励社员经营正当的家庭副业和自留地,在完成国家的派购任务后,除了国家有特殊限制的以外,可以拿到集市上出售;生产队实行责任制只需个别人完成的农活可以责任到人,等等。1979年7月,邓小平在安徽与万里等合影“省委《六条》”下发后,很快受到广大农民的热烈欢迎,各地迅速搞起了不同形式的生产责任制。省委同时决定借给每位农民3分地种菜度荒。这一年,小岗村的队干部也在为大旱担忧。一些社员提出,1961年搞责任田,救了不少人的命,今年又是大旱,不分田到户恐怕会死人。严宏昌、严俊昌和严立学3位队干部商议后,一致认为小岗村已经穷到极点了,不分田到户实在没办法了,问题是上面可能不会同意。因此,他们决定先瞒着干起来。于是便有了前文秘密签字的一幕。分田单干的效果立竿见影,小岗村很快便迎来丰收。1979年10月,小岗村打谷场上一片金黄,全队的粮食产量由上年的2万余斤猛增到13万余斤,是1966年到1970年5年的总和;油料3.5万余斤,相当于过去20年的总和;家庭生猪饲养量达135头,达到历史最高水平;全队农副业总收入47000多元,平均每人400元,是上一年的18倍。小岗村第一次偿还了国家的贷款。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现貌小岗村的成功,在周围村庄产生了强烈的示范效应。当年秋收时节,周边许多地方农村纷纷效法小岗村的做法,把田地、耕牛划分到户,搞起了以包干到户为主的联产承包责任制。对于凤阳农村的上述尝试,中共凤阳县委也给予了支持。这一年,安徽凤阳广泛流传着这样一个顺口溜:“大包干,大包干,直来直去不拐弯,交够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凭着大家的干劲,凤阳县的粮食产量和农业产值也在短短几年就翻了番。但是,这一与当时农村人民公社体制相冲突的行为,迅速引起了全国范围的激烈讨论,许多还未转过弯来的干部批评这是“开倒车”。1980年5月,邓小平在听取万里的汇报、翻阅了大量有关资料并进行了认真思考后,肯定了安徽肥西县包产到户和凤阳县包干到户的做法。同年9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明确指出:群众对集体丧失信心,因而要求包产到户的,应当支持群众的要求,可以包产到户,也可以包干到户。在一般地区,已经实行包产到户的,如果群众不要求改变,就应允许继续实行。在党中央的支持和推动下,至1981年6月,全国实行农民家庭承包的生产队已占总数的87%。1983年初,全国实行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生产队达到93%,绝大多数实行了包干到户。由此,中国经济体制的改革首先在农村取得了突破性的进展。随之而来的改革大潮势不可挡,中国大地一片生机盎然。而就小岗村所代表的农村改革来说,它既反映了人民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自觉创造,更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对人民群众主体地位和首创精神的尊重。作者简介:袁超乘,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李桂华,中国农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教授、特聘研究员前线客户端2021年4月10日

责任编辑:刘铮

分享到:

标签:

媒体农大/科技之窗

中国农大第五次团代会

踔厉奋发启新程 笃行不怠向未来

盯要点 抓落实 奋进新征程

真抓实干 再创新业绩

关注2022年全国两会

奋进新征程 建功新时代

多款零食抽检不合格!有你吃过的吗?“被安排建议”少用空气炸锅,专家朱毅:我经常...预制菜亟待出台行业规范一条学院路走过70年帮助致富带头人成“农村CEO”,云南农民有了...2022新京智库峰会聚焦三农话题 官员学者献...云端科学课|第239期 我问科学家-科技前沿...推动内外贸一体化,助力构建国内国际双循环东北乡村振兴路在何方?中国农业专家云端论生态知识技术也可以入股 济宁打造乡村振兴合伙人模...德州市搭建京津高校院所创新合作平台中国农业大学:在新农科背景下集中优势力量培养...“都市农夫”家里种菜催热“阳台经济”

关于本网/友情链接/新闻数据库/知识产权投诉/联系我们/

中国农大党委宣传部(新闻中心)版权所有新闻网编辑部维护中国农大网络技术中心技术支持

联系电话:010-62736604电子信箱:xwzx@cau.edu.cn  校备案号: 207_19015

Copyright2012-2014 news.cau.edu.cn.All right reserved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从生死契约到挽留致富带头人-新华网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从生死契约到挽留致富带头人-新华网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从生死契约到挽留致富带头人竞价排名广告为何屡教不改?扎实推进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75.3%受访者担心网络自制食品安全“本科以下应届生也可落户”刷新人才观念文物保护不能“嫌贫爱富”保护劳动权益不宜以年龄为界防治诈骗须管好第三方支付让侵犯著作权者亮相现形超龄劳动者维权需要统一的法律指引

客户端

搜索

频道

下一篇

新华网 正文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从生死契约到挽留致富带头人

2018-04-26 09:11:12

来源:

新华每日电讯

关注新华网

微信

微博

Qzone

评论

图集

  原标题: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

  新华社合肥4月25日电(记者 王圣志、刘美子、水金辰)红手印,这一中国农民质朴而坚决的表达,曾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40年前,安徽凤阳小岗村村民为了治穷,第一次摁下“包产到户”的生死契约,而后又为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三次摁下红手印,让这片厚重的土地迸发出一个时代的传奇。

  第一次红手印:一夜跨过温饱线

  1978年一个冬夜,在安徽凤阳县小岗村一间低矮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就着昏黄的油灯,酝酿着一件“可能会坐牢”的“惊天大事”。

  “当时生产队饿死了60多个人,饿绝了6户。” 年逾七旬的小岗村村民严立华回忆说。他是小岗村“大包干”带头人之一。

  40年前,小岗村是以“吃粮靠返销、用钱靠救济、生产靠贷款”而闻名的三靠村。经常闹饥荒,农民大多外出乞讨。

  “一家妻儿老小,几天不烧锅。我父亲饿得下不来床,就想吃一口芋头干,但我弄不来。”“大包干”另一位带头人严宏昌噙着泪回忆道。

  为了活命,18个村民摁下红手印,共同起誓,瞒上不瞒下,瞒外不瞒内,把田地分到各家,搞起了包产到户。

  “哪怕坐牢,如果能亲眼看到他们吃上一顿饱饭,我认了。”“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严俊昌说。

  红手印一摁,土地就被寄予了最大的期许,这极大地释放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一小块因“分地”而丰收的田地悄悄地出现在荒凉的大地上。

  没有不透风的墙,1979年4月的一天,时任凤阳县委书记陈庭元到小岗村所在的梨园公社检查时,发现了这个“惊天秘密”。

  “陈庭元看见年轻的两口子在地里干活,问怎么就你们俩干活呢,看样子你们是分到户干的吧,两人没说话,陈庭元也就心知肚明了。”凤阳县人大常委会原副主任陈怀仁说。

  是立即扼杀还是等等再看,省市县各级政府选择了后者。1980年春节刚过,时任中共安徽省委第一书记的万里来到小岗。在严宏昌家,万里和他谈了将近四个小时。

  “一开始他就问‘我能随便看吗’,我说能。他先不表态,不说好也不说坏。我心里是不安定的,他要说一声不对,那我马上就要进监狱。但是他看完第一句话是‘我早就想这么干了,就是没有人敢,你干对了’。”严宏昌说。

  18枚红手印催生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1980年5月,邓小平在一次讲话中公开肯定了“大包干”。1982年,中央第一个关于农村工作的“一号文件”正式出台,明确包产到户、包干到户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

  “大包干”第一年,小岗村粮食总产量13.3万斤,相当于1955年到1970年粮食产量的总和;人均收入400元,是上年22元的18倍。20多年吃救济粮的历史就此结束。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也没有今天的‘大包干’。”年迈的严俊昌激动地说。

  再摁红手印:挽留改革致富带头人

  20多年后,小岗人再按红手印,这次是为了挽留一位改革路上的带头人。

  沈浩,2004年作为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从安徽省财政厅到凤阳县任小岗村党支部第一书记。这位后来被小岗村村民三次挽留的人,却在到来之初备受反对。

  1978年以后,中国农村面貌日新月异。然而小岗“一夜跨过温饱线”,却“二十年未进富裕门”。

  “当时他提出‘三步走’的发展思路,发展现代农业、办工业、搞旅游业,有的群众讲,沈浩在这瞎吹。”时任小岗村党支部副书记张秀华说。

  “那时候农民就是觉得,我把地种好,只要有吃的就行,没想要吃得好。”“大包干”带头人之一的关友江说。

  小岗村地处淮河南岸,离县城28公里,当时有108户,耕地面积1800亩,人均3亩多地,是中国传统农区的缩影。温饱解决后,村组织长期涣散、乡村治理模式陈旧、基础设施薄弱。

  沈浩初到小岗时,村民人均年收入刚过2000元,还有3万元集体欠债。他花了两个月,把全村108户人家跑了两遍,就为说一个道理:小岗村只有发展才能富裕。

  “他组织党员干部群众代表去华西、大寨等名村参观。相比之下,我们确实差距很远。我们是最初的改革者,但如果不与时俱进,就成了改革路上的绊脚石。” 关友江说。

  长期以来,小岗村只有一条泥土路通往外界。为了打破闭塞,沈浩争取到一笔50万元资金后,决定修一条水泥路。他将村民组织起来,投工投劳,按劳取酬,既省了钱,又唤起村民参与感。自己也天天泡在工地,什么活都干,找不到工具,就挽起袖子用手捧水泥。最终高质量地完成了施工,节余了一半资金。

  这条被命名为友谊大道的道路,成为点燃小岗的“第一把火”。随后,大包干纪念馆落成带动红色旅游,村里招商引资办起了工厂,老百姓住上了集中规划的新居,村里的好事一桩接着一桩……

  2006年,小岗村人均收入超过5000元。这年秋天,沈浩挂职期将满,小岗村民满怀深情写下挽留沈浩的请愿书,摁下98个鲜红的手印。

  还有什么比红手印更能表达农民的情感?沈浩选择留下。

  小岗:在深化改革中不断前行

  沈浩继续留任的3年,是小岗村深化改革的3年。

  小岗村是典型的农业型村庄,农村土地家庭分散经营制约了现代农业的发展。

  沈浩在一次村民大会上提出了酝酿已久的发展思路:把土地集中起来,以合作社为龙头,整合资源搞适度规模经营,村民以土地持股形式加入。这让小岗村炸开了锅。

  当年冒着杀头坐牢风险才分来的土地怎么能流转出去?祖祖辈辈刨地取食的农民,从不轻信口头理论。当年“大包干”带头人严俊昌就在其中。

  “过去分田是改革,现在土地合理流转也是改革”,沈浩一趟趟往老严家跑,一遍遍地解释土地流转的优惠政策和触手可及的收益。老人脸转向东,他就转向东,老人脸转向西,他就跟到西。严俊昌终于点了头。

  两年时间,小岗村流转了600亩土地,村里发展起粮食、葡萄规模种植,双孢菇产业和甜叶菊种植基地等一系列现代农业。适度规模经营,势如破竹。

  严德友,严俊昌之子,小岗村发展现代农业带头人。在沈浩的帮助下,他流转了100多亩土地进行了葡萄种植,每亩收益是种粮的10倍。严家父子俩逢人就讲:“现代农业是小岗人的救星!”

  寒来暑往,又是三年,小岗人满怀着对富裕的渴望和对深化改革的期盼,再次按下了挽留沈浩的红手印。“红手印不是随便按的,只有老百姓认可了,才能按下这红手印。”“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说。

  2009年11月,沈浩累倒在这片他深爱的土地,小岗人第三次为沈浩按下红手印,让他长眠于此。

  2016年以来,小岗村开展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和“三变”改革试点工作。2018年2月9日,村民第一次领取了集体经济收益股权分红。

  “四次红手印见证了小岗的发展,也印证了一个道理,中国共产党永远是改革路上的坚定领导者和推动者。”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李锦柱说。

+1

【纠错】

责任编辑:

聂晨静

相关新闻

“小岗大包干”是如何被新华社记者发现的

但从1980年年中后,小岗队的大包干(到户),像中国第一颗原子弹在西北荒漠爆炸一样,突然爆发出无尽威力的冲击波,在一两年的时间里,辐射全国的社社队队,并神奇地盘活了农村经济。

2018-04-13 15:24:14

从“户户包田”到“人人分红”——“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首次分红记

   小岗村进行第一次分红,村民实现了由‘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红’。

2018-02-10 18:48:59

安徽三级干部问计小岗村 农村改革再出发

  40年前,小岗村的一个破草屋内,18位农民按下红手印,冒死实行土地大包干,成了中国改革的一声惊雷。

2018-02-09 22:26:21

新闻评论

加载更多

热帖

大数据"坑熟客",技术之罪需规则规避

2018-03-02 08:58:39

高质量发展,怎么消除“游离感”?

2018-03-02 08:58:39

学校只剩一名学生,她却坚守了18年

2018-03-01 14:40:53

有重大变动!骑共享单车的一定要注意了

2018-03-01 14:40:53

2018年,楼市会有哪些新变化?

2018-03-01 09:01:20

炫图 视频

广州:蓝雪花绽放

河北发现古钱币 跨度从汉代至元代

德国:仿生机器人

5800元真钞秒变假钞

热词

制裁俄罗斯招聘平台买房行人闯红灯抓拍系统猴头菇保税商城Facebook鹊桥中国空间站4·8叙利亚毒气攻击事件

广州:蓝雪花绽放

北京国际车展拉开序幕

春季练兵保安全

贵州丹寨漫山杜鹃红遍

咖啡因能经胎盘传递 孕妇喝咖啡或致孩子超重废弃行李箱增安全隐患 日机场试行有偿回收日本女团威胁巨大 中国女乒直面挑战袁泉 江珊 因戏结缘亲如一家邓超 沙溢“情敌”再同框上海夺得中国男排超级联赛冠军德国:仿生机器人 可半自主飞行土耳其:发生5级以上地震 致39人受伤日本:建筑机器人 解决劳动力短缺难题港交所发布IPO新规 允许双重股权结构公司上市

关注我们

新华社简介 公司官网 联系我们 我要链接 版权声明 法律顾问 广告服务 技术服务中心

小岗村的四次红手印:从生死契约到挽留致富带头人



010020020110000000000000011107651122744511

小岗村简介_凤阳县人民政府

小岗村简介_凤阳县人民政府

加入收藏

长辈版

无障碍

高级搜索

首页

首 页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大美凤阳

数据发布

您的位置:首页 > 大美凤阳 > 畅游凤阳

小岗村简介

发布时间:2017-06-09 09:50

来源:小岗村 作者: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全国十大名村、全国民主法制示范村,国家4A级乡村旅游区、安徽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位于凤阳县东部约28公里,现辖19个自然庄,23个村民组,937户,4160人,村域面积2.25万亩,其中农用地1.89万亩,可耕土地面积1.45万亩。

  大包干纪念馆。1978年12月,小岗村18位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十八颗鲜红的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拉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为了纪念和弘扬大包干精神,于2005年建成大包干纪念馆,馆名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在90岁高龄时,亲笔题写。占地面积30亩,建筑面积2600平方米。展馆以翔实的图文资料,真实的再现大包干当年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

  当年农家。小岗村“当年农家”茅草屋,是六七十年代小岗村18位农民在“生死契约”上按下鲜红手印搞起大包干的地方。

  习近平、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到此考察。

  沈浩先进事迹陈列馆。沈浩生于1964年5月,安徽省萧县人,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干部,原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村委会主任,沈浩在小岗工作六年,2009年11月6日凌晨,因积劳成疾在凤阳县小岗村去世。先后荣获全国农村基层干部“十大新闻人物”、安徽省第二批选派干部标兵、安徽省改革开放“三十人三十事”先进个人、“全国百名优秀村官”、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和国家优秀公务员等荣誉称号。为了纪念沈浩同志,2010年4月开始筹建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室,当年7月开馆接待全国各地的参观者。陈列室二楼展厅以大量沈浩同志生前在小岗村工作和生活的图片以及沈浩的遗物,展示了沈浩在小岗村六年时间的经历和所做出的不平凡的贡献,陈列室中还展出了沈浩生前在小岗村经常穿着的沾满小岗村泥土的皮鞋、用过的电脑、工作日记等等大量珍贵实物,其中沈浩在小岗期间的宿舍还原封不动地保留。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

向上

友情链接:

省内地方政府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相关重要链接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制度建设

隐私政策

版权所有: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单位: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凤阳县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心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29号

网站标识码:3411260001

皖ICP备11014170号联系方式:0550-6729020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分享

智能问答

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社会・法治--人民网

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社会・法治--人民网

首页

党政

党网 ・ 时政

人事

反腐

理论

党史

党建

要闻

经济 ・ 科技

社会 ・ 法治

文旅 ・ 体育

健康 ・ 生活

国际

军事

港澳

台湾

教育

房产

科普

观点

人民网评

三评

人民财评

人民来论

人民访谈

互动

领导留言板

党建云

强国论坛

维权

可视化

视频

图片

图解

地方

雄安

举报专区多语言

|

合作网站

毛主席纪念堂

周恩来纪念网

邓小平纪念网

人大新闻网

工会新闻网

中国侨联

学习强国

中共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

中组部12380举报网

全国哲学社科工作办

中国统一战线新闻网

旗帜网

国家保密局

人事考试网

科普中国

知识产权

中国城市网

中国国家人文地理

登录

退出

人民网+

中国共产党新闻网

领导留言板

强国论坛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日报报系

人民日报

人民日报海外版

中国汽车报

中国能源报

健康时报

证券时报

国际金融报网

讽刺与幽默

中国城市报

新闻战线

人民论坛

环球人物

中国经济周刊

民生周刊

国家人文历史

人民周刊

旗下网站

国家重点实验室

环球网

海外网

人民图片

人民视觉

人民网研究院

人民网>>社会・法治

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2021年04月15日09:27 | 来源:科技日报

小字号

原标题:小岗村“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序幕

4月的江淮大地春意盎然。

站在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村头的观光塔上俯视,“奋斗一百年,小岗再启航”的巨幅麦田画映入眼帘。在小岗村大包干纪念馆的正对面是一处草莓种植基地,前来体验采摘的游客络绎不绝。

在小岗村的大包干纪念馆里,最受关注的就是40多年前,18位村民按下分田到户红手印的照片。1978年12月的一个冬夜,在小岗村一间破旧的茅草屋里,18个衣衫褴褛的村民聚集在一起,就着昏黄的油灯,在一纸分田到户的“秘密契约”上按下鲜红的手印,实行农业“大包干”,拉开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

“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和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杀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把我们的小孩养活到十八岁。” 一纸虽薄,却重千钧。契约的内容寥寥数字,却震撼人心。

“泥巴房、泥巴床,泥巴囤里没有粮,一日三餐喝稀汤,正月出门去逃荒。”“凤阳地多不打粮,磙子一住就逃荒。只见凤阳女出嫁,不见新娘进凤阳”……

“当年按红手印搞大包干,就是想能吃上一顿饱饭。”大包干带头人严金昌这样说。正是由于小岗人解放思想、敢于“贴着身家性命干”,在实行大包干后的第一年,小岗村迎来了大丰收,村民不仅吃饱了肚子,还给国家和集体上缴了粮食,一举结束20多年吃国家救济粮的历史。

尊重人民首创精神,把选择权交给农民,政策顺应民意。1982年1月1日,党中央以一号文件形式批转《全国农村工作会议纪要》,明确指出,“目前实行的各种责任制,包括小段包工定额计酬,专业承包联产计酬,联产到劳,包产到户、到组,包干到户、到组等等,都是社会主义集体经济的生产责任制。”1983年、1984年,党中央又连续下发一号文件,把包干到户和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行到了全国农村。到1984年底,全国569万个生产队中99%以上都实行了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保证国家的,留足集体的,剩下都是自己的。”大包干打破了“大锅饭”,把农民的责、权、利紧密结合起来,做到了有统有分、统分结合,极大解放了束缚的生产力。1984年,全国人均粮食拥有量达到393公斤,基本解决温饱问题。我国农村开始向着专业化、商品化、社会化生产转变。

如今的小岗村已沧桑巨变,友谊大道两侧民居鳞次栉比、粉墙黛瓦,农家乐、特产店、农村电商生意红红火火,不远处的现代农业基地孕育新的生机。继承弘扬新时代“小岗精神”的小岗人,始终坚持改革发展不停步。围绕农村土地“三权分置”改革,小岗村全面完成2.132万亩集体土地所有权确权和1.36万亩土地承包经营权登记确权颁证工作,安徽省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第一证”在小岗村颁发。

此外,小岗村完成了集体资产股份合作制改革,成立集体资产股份合作社。自2018年起,村集体经济股份合作社连续4年分别为每名村民分红350元、520元、580元、600元,成功实现从“人人持股”到“人人分红”。

2016年4月25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小岗村考察,称赞小岗村当年的创举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声春雷,叮嘱要好好记住这段历史。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小岗村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是我国改革开放的一个缩影,看了让人感慨万千。实践证明,唯改革才有出路,改革要常讲常新。

(本报记者 吴长锋)

(责编:郝孟佳、温璐)

分享让更多人看到

推荐阅读

我国7月起实施 机动车排放召回

  本报讯(记者 蔺丽爽)由市场监管总局联合生态环境部制定并发布的《机动车排放召回管理规定》将于今年7月1日起实施。根据规定,机动车存在排放危害的,其生产者应当实施召回。…

“最帅交警”孟昆玉 守护国旗朝升暮降

  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从警20年,长期扎根公安交通管理第一线,执勤在长安街沿线。他曾每天设置三个闹铃,一年365天每天起三更、睡半夜,两次守护五星红旗的朝升暮降;曾因其笔直的站姿、标准的手势、不厌其烦地服务群众,被几名大学生作为暑期作业拍成视频传到网上,被网友誉为京城“最帅交警”;也曾为了保证国庆70周年安保工作,先后16次深入路面实地踏勘。…

客户端下载

人民日报

人民网+

手机人民网

领导留言板

人民视频

人民智云

人民智作

热门排行

1袁隆平院士去世?家属表示是假消息2袁隆平院士逝世3我国7月起实施 机动车排放召回4“最帅交警”孟昆玉 守护国旗朝升暮降5一个藏族家庭的“家风传承”6专家解读:青海玛多县7.4级地震为巴…7吴孟超院士逝世享年99岁8一稻济世 万家粮足9新华述评:禾下乘凉梦 一梦逐一生――…10青海省玛多县发生7.4级地震 西宁震…

人民日报社概况

|

关于人民网

|

报社招聘

|

招聘英才

|

广告服务

|

合作加盟

|

供稿服务

|

数据服务

|

网站声明

|

网站律师

|

信息保护

|

联系我们

服务邮箱:kf@people.cn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65363263    举报邮箱:jubao@people.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1  |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B1-20060139

广播电视节目制作经营许可证(广媒)字第172号  |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京)-非经营性-2016-0098

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4065 | 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 京网文[2020]5494-1075号 | 网络出版服务许可证(京)字121号 | 京ICP证000006号 | 京公网安备11000002000008号

人 民 网 版 权 所 有 ,未 经 书 面 授 权 禁 止 使 用

Copyright © 1997-2021 by www.people.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评论

分享

关注

微信微博快手

第一时间为您推送权威资讯

报道全球 传播中国

关注人民网,传播正能量

返回顶部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_凤阳县人民政府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_凤阳县人民政府

加入收藏

长辈版

无障碍

高级搜索

首页

首 页

政务动态

政府信息公开

办事服务

互动交流

大美凤阳

数据发布

您的位置:首页 > 大美凤阳 > 畅游凤阳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

发布时间:2018-03-22 14:35

来源:旅游局 作者:网站管理员 阅读次数:次

字体:【大 中 小】

一、景区简介:

中国农村改革第一村——小岗村:现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位于凤阳县城东部28公里处,距南洛高速凤阳出口15公里。全村现有946户3970人,土地面积2.25万亩,可耕地1.45万亩。

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以“敢为天下先”的胆识,按下了18颗红手印,搞起了“大包干”,揭开了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小岗村成为中国农村改革的发源地。

二、主要旅游景点:

1、当年农家景点(门票:20元)

“当年农家”景点占地面积1265.4平方米,以保存完好的农舍、家什、农具等生产、生活用具,再现了20世纪60——80年代的农村场景。整个展览包括情境再现区、农具展示区和管理服务区三个部分,有大包干签字室、厨房、磨房、猪圈、牛棚等参观游览点,可以亲身参与磨面、磨豆腐、碾粮食、踩水车、推钢圈、弹溜溜子等活动。走进“当年农家”,穿越时空、打开记忆,感受、体验昔日的农家生产、生活。

2、大包干纪念馆(门票:免费)

大包干纪念馆新馆于2014年1月31日正式向公众开放。纪念馆总建筑面积5500平方米(布展面积4900平方米),大包干纪念馆馆名由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万里题写,展馆共分:溯源、抉择、贡献、巨变、展望、关爱六个部分。整个纪念馆以翔实的图文资料,丰富多样的展示手法,真实的再现大包干当年从酝酿到发生到发展的全过程。本次重新开放的纪念馆在保留老馆珍贵史料的基础上,创造性的设计了多处场景复原,通过逼真的艺术模型及造景,生动的再现历史。新馆内还专门设置了展示小岗村未来规划的展望展区,让参观者在朔游历史的同时,展望小岗的明天。

3、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含沈浩旧居)门票:免费

沈浩,男,1964年5月出生在萧县圣泉乡孙秦庄村一个农民家庭, 2009年11月6日,沈浩同志因积劳成疾,病逝在工作岗位上。

胡锦涛总书记闻讯后作出重要批示:“沉痛悼念沈浩同志。请转达对沈浩同志亲属和小岗村村民的亲切慰问。”

2010年1月13日,习近平同志在会见沈浩同志亲属和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报告团全体成员时指出,沈浩同志是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的优秀典型。他以忠诚和大爱,以创新和奋斗,以青春和生命,抒写了当代中国农村优秀基层干部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诠释了优秀共产党人的政治品格,树立了新时期基层干部的良好形象。

为学习宣传沈浩同志的先进事迹,弘扬沈浩精神,在各级领导高度重视及社会各界大力支持下,我们收集整理了沈浩同志生前工作生活的影像、日记等珍贵资料,筹建了《沈浩同志先进事迹陈列馆》,陈列馆分为沈浩生平、村官六年、浩气长存三个部分,旨在激励广大党员干部群众为加快新农村建设步伐、全面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积极构建和谐社会、开创各项事业的新局面而努力奋斗!

金小岗农业技术产业园

初夏的凤阳县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园,到处是成熟诱人的树莓、蓝莓,满眼是色彩斑斓的花草,“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园占地3000余亩,已投资近2亿元,完成了园区的整体规划、基础设施建设及苗木种植工作,已建成6000平米高标准组培中心和良种繁育基地、葫芦观光长廊以及薰衣草、格桑花、彩色葵花、观赏荷花等项目,置身其中犹如进入“世外桃源”。 产业园中还有大樱桃、树莓、蓝莓等果品采摘园供游客品尝采摘游赏。现代农业加自然美景已成为小岗村新的旅游亮点。金小岗树莓采摘节每年7月1日开园,正值“百花盛开、瓜果飘香”时节,“金小岗”农林科技产业园热情期待游客前来休闲采摘、摄影创作、旅游观光,推进小岗村“美好乡村示范村”建设。

经过多年的开发建设,旅游业已成为带动小岗村发展的重要产业之一。目前建成并对外开放了大包干纪念馆、当年农家、村文化广场、葡萄采摘园和高效生态农业示范园等景点,配套了游客服务中心、购物商店、农家乐餐钦等旅游服务,旅游内容十分丰富。

30年以来,先后接待了江泽民、胡锦涛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以及30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来宾以及大批国内外旅游者,成为安徽省、滁州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获得了“中国十大名村”、“安徽省历史文化名村”、“安徽省农家乐旅游示范点”等称号。

三、联系电话、联系人:

景区电话:0550—6490819

联 系 人:孙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分享到:

打印

向上

友情链接:

省内地方政府网站

县市区政府网站

相关重要链接

首页

网站地图

联系我们

制度建设

隐私政策

版权所有: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主办单位:凤阳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承办单位:凤阳县政府网站和政务新媒体中心

皖公网安备 34112602000129号

网站标识码:3411260001

皖ICP备11014170号联系方式:0550-6729020

本网站支持IPv6访问

分享

智能问答